close

〈參考書籍:資治通鑑/中華書局  編譯〉

「貴以臨賤,賤以承貴。上下使之,猶心腹之運手足,根本之制枝葉,

下之事上,猶手足之衛心腹,枝葉之庇本根,然後能下上相保而國家治安。

顧約天子之職莫大於禮也。」

 

「孔子系之曰:『天尊地卑,乾坤定矣。卑高已陳,貴賤位矣。』

言君臣之位,猶天地之不可易也。

《春秋》抑諸侯,尊王室,王人雖微,序於諸侯之上,以是見聖人於君臣之際未嘗不惓惓也。」

 

讀到這一段時,覺得...春秋戰國時期可以說是中國文化史上,

影響後人思想最深遠的年代。

然而貴賤之分別、君臣之分際,尤其孔子老是強調禮教,強調地位的高下區別,

實在有種老頑固的感覺,在我所身處的現代民主國家的體制中,

或許根本派不上用場。

 

然而,讀到後面,還有最近在新公司,由於上級主管內部的問題所導致的人事紛亂,

方才明白為何「微子、季禮二人寧可國家滅亡也不願做君主,實在是因為禮教的大節絕不可被破壞。」

的箇中道理。

 

「夫才與德異,而世俗莫之能辨,通謂之賢,此其所以失人也。

夫聰察強毅之謂才,正直中和之謂德。才者,德之資也;德者,才之帥也。......
夫德者人之所嚴,而才者人之所愛;愛者易親,嚴者易疏,是以察者多蔽於才而遺餘德。

自古昔以來,國之亂臣,家之敗子,才有餘而德不足,以至於顛覆者多矣,豈特智伯哉。」

 

原來,古人對於才和德的定義是很嚴謹的,

並且嘔心瀝血的把已經發生的歷史故事撰寫成書,努力提醒我們該有何種風骨,

才能在這世界安身立命。

 

能有這種體會,是因為種種的因素考量之下,於是決定離開已經服務10幾年的工作環境,

跨產業類別的來到新公司。

雖然我是這個產業的菜鳥,但是對於從事過業務的我來說,很快的就聞到了公司裡那股不對勁的味道。

 

B主管是把我應徵近來的主管,我的新人訓練也都是由他負責;

但從身旁同事的反應,感覺到B主管似乎不怎麼受歡迎,而A主管雖然位階小於B,但顯然眾人愛戴。

 

然後B主管偶然發現我可能和A主管比較好,於是開始把我貼上標籤,講話變得很不客氣。

之後是開始發生A主管說下班,B主管說不行、請加班;B主管說努力接電話,C主管說不必、讓菜鳥接電話恐怕影響評鑑分數......

等等讓我莫所適從的狀況。

 

最後是我崩潰了,決定聽從司馬光爺爺的遺言,直接表態:

既然A主管位階小於B主管,以後我仍聽命B主管;

B和C主管同位階,所以請自行到外面打架、最後再告訴我應該聽誰的就好。

 

我想,即便是在民主國家,所謂君臣的分際比以往要小、

而且不是老天注定、永無翻身之日,上下之別仍應該恪守的原因在於秩序的維持。

 

如果只因下屬的能力高、就名位高低不分、上下之別不辨,

其間指令的混亂、人心的徬徨所造成的疏失或內鬥,

就足以拖垮一個部門的行政效率。

 

反之,即便在上位者能力不足,但在下位者能予以尊重、必要時提出建言,

尊重在上位者的決策,我想,即便事情無法處理到完美,

但也會因為在上下位者的相互尊重,而能同心協力培養出默契和經驗。

 

然而,我所身處的世界是由於西風東漸以來、

而十分講究個人主義和以能力見高下的時代,

其間所需要的智慧,恐怕還需自己慢慢琢磨、體會和品嘗了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唉呦喂呀~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